研究团队
了解我们实验室的杰出研究人员和他们的专业领域。
实验室主任

彭微微
实验室主任/教授/博士/博士生导师
研究方向
疼痛和共情的认知神经机制、疼痛评估方法的建立、心理物理镇痛策略开发
个人简介
致力于研究疼痛的认知神经机制和研发心理物理镇痛策略。相关研究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在PAIN、The Journal of Pain, Brain Stimulation和NeuroImage等国际高水平期刊,累计引用次数1000+。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青年项目、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类项目和多项深圳市基础研究项目。于2010年获得天津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士学位,2015年获得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。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生理心理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心理学会眼动心理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、中国心理学会脑电相关技术专业委员会委员、和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脑功能检测与调控康复分会常务委员。已入选广东省珠江计划青年拔尖人才、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、深圳大学荔园优青项目等。
团队成员

李晓云
助理教授/博士/硕士生导师
研究方向
疼痛慢性化的生理心理学机制、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技术的镇痛效果及机制、和疼痛共情的认知神经机制
个人简介
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,2007年07月于汕头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学士学位,2009年12月于英国利物浦大学心理学院获心理学博士学位。已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、省市级等科研项目10多项。在国内外重要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SCI/EI检索论文20余篇获得中国发明专利4项,软件著作权1项。

翁玲玲
博士/博士后
研究方向
安慰剂镇痛和反安慰剂痛敏的认知神经机制研究、反安慰剂痒觉过敏的机制研究
个人简介
2023年于荷兰莱顿大学心理学系获心理学博士学位,师从Andrea Evers教授。研究领域包括:疼痛,瘙痒,安慰剂和反安慰剂。在国内外重要期刊,如PAIN等上发表论文。

夏晓磊
博士/博士后
研究方向
疼痛认知神经科学
个人简介
2023年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获理学博士学位,师从胡理研究员。研究方向为疼痛认知神经科学,主要采用行为学、EEG和ECoG等技术研究人和大鼠的疼痛神经机制,擅长脑电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技术,使用脑电相关技术以第一作者/并列一作身份在疼痛领域顶尖杂志PAIN上发表论文2篇(含封面文章1篇)、在神经成像...
博士研究生

张银花
博士研究生,2021级
神经调控和情绪调节镇痛策略
本科毕业于新乡医学院心理学院,研究兴趣是探究大学生焦虑和手机依赖的关系。硕士毕业于深圳大学心理学院,研究主题是睾酮如何影响个体决策。闲暇时,喜欢读书,汲取知识和灵感,也喜欢打球,锻炼身体,放松心情。在科研和生活之间平衡,不仅追求科学真理,也享受简单快乐。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,为心理学研究做出贡献,同时...

李嘉
博士研究生,2022级
预期对主观疼痛感知的调控效应
本科毕业于江西师范大学心理学院,研究方向是病理性自恋及其对心理健康的影响;研究生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心理学院,研究方向是奖赏与利他行为及其神经机制。

林鑫鑫
博士研究生,2023级
经颅电刺激的镇痛效果及其机制, 高自闭个体的疼痛敏感性
于深圳大学获得硕士学位,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两个领域:一是经颅电刺激的镇痛效果及其机制,二是高自闭个体的疼痛敏感性。在经颅电刺激镇痛方面,我致力于结合多种实验室疼痛模型与多种神经影像技术,优化电流参数的同时深入刻画其镇痛机制,最终目标是将机理明确的经颅电刺激方案应用于临床慢性疼痛管理。在高自闭个体疼痛...

陈施豪
博士研究生,2024级
疼痛认知神经科学, 解码疼痛神经表征
2017年于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获管理学学士学位,2023年于辽宁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教育学硕士学位。研究兴趣为疼痛认知神经科学,主要通过计算建模进行疼痛解码,以理解和预测疼痛对人类认知功能的影响。目前的研究内容包括解码疼痛神经表征,具体是利用行为学、EEG和计算模型研究非联结学习下的疼痛神经表征。通过...
硕士研究生

胡玉祯
硕士研究生,2022级
情绪调节、正念以及正念融合神经调控的镇痛机制
本科毕业于广东财经大学人力资源管理专业,现专注于疼痛的认知调控研究。我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情绪调节、正念以及正念融合神经调控的镇痛机制方面。我的研究旨在探索这些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有效性,并为临床实践提供科学依据。 在学术研究之外,我注重全面发展的生活方式,运动和音乐是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。运动...

吴奇奇
硕士研究生,2022级
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手段缓解疼痛
2016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工商管理专业,当前是深圳大学心理学学说研二在读,我目前的研究兴趣是研究非侵入性神经调控手段来缓解疼痛,希望能为加深疼痛的理解和开发非药物心理镇痛手段贡献一份力量。 当前我在做的项目是利用双耳节拍和经颅电刺激(tACS)技术来调节大脑神经振荡活动,减轻疼痛感受。这些研究不仅有助...

章雯婷
硕士研究生,2022级
自闭特质如何影响个体的疼痛预期构建过程
本科毕业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。在研究方面,我参与了共情的脑间同步机制的相关研究。目前我专注于研究自闭特质如何影响个体的疼痛预期构建过程。高自闭特质群体的身心健康问题不容忽视,高自闭个体表现出更高的焦虑、抑郁水平、以及更差的睡眠质量,关注普通人群中高自闭特质群体的心理健康十分重要。因此,我致...

彭焕娥
硕士研究生,2023级
疼痛认知神经科学, 解码疼痛神经表征
本科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。 MBTI:esfj 爱操心的妈系人格; 研究兴趣:积极心理干预疼痛; 在研课题:正念减压训练对疼痛认知偏向的影响;疼痛认知偏向的漂移扩散模型; 兴趣爱好:旅游、做饭、打桌球; 人生格言:人生没有白走的路,每一步都算数。

杨希琳
硕士研究生,2023级
疼痛与共情
疼痛认知与调控实验室的研一学习分子,关注方向为疼痛与共情。菜鸟级喝茶选手,平时爱好在自然的宁静与热闹中放空自我,既观察感受当下的自然又让自己变得轻盈而踏实。欢迎大家一同交流知识与学术,也欢迎大家在繁忙学术之余一起喝茶唠嗑,一起放空自我感受自然。

王欣
硕士研究生,2023级
认知神经科学, 疼痛调控
本科毕业于燕山大学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,毕业后从事过多种工作,最后跨考来到心理学,我感兴趣的方向是认知神经科学,目前在从事通过神经反馈训练来调控疼痛的相关研究。人的大脑非常复杂,我们的研究就是在一点一滴去揭秘大脑的功能机制,进一步能够发掘人类对大脑功能更有效的开发,虽然过程会困难重重,但意义深远。在平...

赵宇晰
硕士研究生,2023级
认知因素(如预期)对疼痛感知的影响及其干预
95后实验室学徒,infp。 本科毕业于华侨大学,深圳大学心理学硕士在读。研究兴趣:探究认知因素(如预期)对疼痛感知的影响及其干预。目前研究项目是关于安慰剂/反安慰剂效应的泛化并利用经颅直流电刺激(tDCS)调节相关脑区的神经活动。 关于本人: 深圳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学生,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所在国公民...
已毕业学生
曾在我们实验室学习和工作的优秀毕业生。
林臣南
硕士研究生,2021级
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
郑倩倩
硕士,2021级
深圳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
金云馨
硕士,2021级
郭泽昆
硕士,2021级
卓诗维
硕士,2020级
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,深圳大学百篇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获得者,深圳大学优秀硕士毕业生
范俊淞
硕士,2020级
吕笑寒
硕士,2020级
刘周安
硕士,2020级
深圳大学百篇优秀硕士毕业论文获得者
付金龙
本科,2020级,心理学
彭骏驰
本科,2020级,心理学(师范)